2024年回顧--宏觀政策轉向,股市否極泰來
2024年的中國權益資產,從係統性的角度看,還算是表現不錯的一年。盡管年初投資者對未來普遍悲觀,年初小微盤股出現踩踏,二季度和三季度前兩個半月,市場下行的壓力不小,但是9月24號宏觀政策出現明顯轉向信號後,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快速的向上修複的行情,雖然10月份高開低走,11、12月份也處於震蕩整固過程中,但是全年下來A股與港股還是錄得了一定幅度的年度正收益。萬得全A、滬深300、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這幾個主要寬基指數2024年全年的漲幅分別為10%、14.68%、17.67%、18.7%。年度表現顯著好於多數人在2024年初的預期。
回看2024年初我們的展望主題:“這次不一樣or否極泰來?”目前來看,這一輪從周期規律的角度來看,依然還是一樣的,隨著經濟數據下行壓力的倒逼,我們終於在2024年的三季度尾段,看到了宏觀政策的大轉向。信息秒達時代,多數投資者猝不及防,資本市場6個交易日上漲了40.72%(萬得全A指數從9月23日的3921點漲到10月8日的5518點,上漲了1597點,漲幅高達40.72%)。熊市非政策所欲,瘋牛亦非政策所欲。隨後各項大家期待的政策落地速度有所放緩,股市也出現了區間整固。多數投資者從恐慌性入市,害怕錯過股市大漲的心態,變成了猶豫與觀望。
究竟應該如何看待2025年中國經濟與資本市場的機會與風險?站在新的一年起點,我們一起來共同探討。
2025年展望--耐心等待政策的落地與加油門
01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
明確了25年的政策目標,稍安勿躁!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了2024年的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這次會議給2025年各項政策定下了基調,財政政策改為“更加積極”,貨幣政策改為“適度寬鬆”,這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時隔十多年,中國再次提出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會議指出,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穩住樓市股市,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與外部衝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
2025年重點抓好的9項工作中的第一項,就是針對當下中國經濟總需求不足的症狀,全方位擴大內需。包括對於樓市與股市的政策目標也非常明確與具體,資產價格的期望與回升,對於改善居民與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提振市場主體的信心,都是非常重要且關鍵的。從924以來的政策表述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確認,反複向全社會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宏觀政策已經完全轉向了!”接下來,需要等待和觀察的就是各項具體政策的落地實施,以及觀察政策實施後經濟數據是否能有效的改善,如果改善效果不夠明顯,那就需要加大政策的劑量。我們預期這將是一個逐漸嚐試與逐漸加碼的過程。投資者可能需要一些耐心與定力,經濟數據如果沒有得到快速全麵的改善,某種程度來說未必是壞事,那就說明油門加得不夠,還需要進一步加油門。

經濟要企穩,前提需要股市率先企穩與上行,2025中國資本市場機會或許會超出多數人當下的預期!
縱觀全球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資本市場、整體經濟表現三者之間的關係,還是有著比較清晰的規律性。在一個國家的資本市場處於下行通道中,該國的宏觀經濟數據要徹底止跌企穩,幾乎是不可能的。一般來說,宏觀經濟政策(主要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轉向會領先於資本市場,而資本市場的企穩與轉向也會領先於宏觀經濟數據。我們不止一次將政策、股市、經濟三者的關係類比成火車的車頭、車身、車尾的關係,眼下中國這三者的關係正處於:政策已經明確轉向,股市也見底企穩。如果下一階段政策力度足,股市很大概率能夠形成持續改善的態勢,隨著股市這一重要資產價格的修複,對於日常消費需求的改善、地產消費需求的改善、國內總需求的改善,都會有邊際上的幫助與改善!
對於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來說,可能現階段是曆史上罕有的,最高決策層將股市的穩定與溫和上漲,作為重要的政策目標的階段。用一句大白話來講,就是政府很希望大家通過股市來發財,來獲得財產性的收入去拉動消費與經濟。但是剛剛經曆過熊市,多數投資者還沒有走出熊市陰影和熊市記憶,不敢相信了!這或許就是資本市場的規律之一,為何隻有少數投資人可以通過投資股市賺錢的原因吧。多數人是要看到了才會相信,真正的贏家都是深諳規律,相信那些現象背後的規律,堅持遵循規律行事的人。
02
究竟更像1992年
還是2012年的日本股市?
為何2012年之後的日本股市,迎來了長達12年的長牛?這背後究竟是什麽因素發生了變化。在2012年之前,日本經濟與股市陷入長達20年的通縮中,一直沒有真正走出通縮。但是2012年之後,日本股市為何開始長期走牛?隨著股市走牛,房地產也開始企穩回升,宏觀經濟也逐漸走出通縮,逐漸走向良性增長了。這背後最大的變化就是2012年安倍重新擔任日本首相後,從伯南克成功應對美國房價泡沫破滅引發的次貸危機中汲取了經驗(這一套方案的理論依據來自辜朝明的關於“資產負債表通縮”的幾本著作)。2012年安倍推出的三支箭:第一支箭是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第二支箭是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第三支箭是結構性改革。央行開始直接下場,持續買入日經225指數基金,並且是每一年都持續性的買入。剛開始市場也是不相信,隨著趨勢的形成,越來越多人開始相信了。
2012年後日本政策與1992年政策很大的幾點區別,第一是將股市資產價格作為了重要的調控目標和工具;第二是不像90年代那樣三心兩意,經濟數據稍有改善就收油門,2012年之後的政策決心與持續性更強了,日本央行入市買ETF也更有持續性與耐心。2024年,中央匯金公司也加大了入市增持各種寬基ETF的力度,截止24年底,持有的ETF總市值超過9400億元。這還不算各類國字號金融機構和社保養老金的持倉。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25年的工作部署和更加給力的宏觀政策,對於當下的中國股市過於悲觀顯然是不必要的。

關於2025年中國資本市場的一些猜想
03
係統性可能會穩定偏積極
鑒於宏觀經濟的全麵改善仍然需要時間,歐洲與美國等海外主要經濟體的景氣度有一定的下行壓力,加上美國新政府上來後,可能的關稅政策變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存在的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在這種宏觀環境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A股市場獨立走出大牛市的預期不宜過高。但是在宏觀政策基調非常積極,匯金等央企積極增持ETF的積極股市政策的加持下,我們傾向於A股市場係統性的風險不大,整體估值重心有上行的條件。
04
把握住結構性的機會
更加重要----擁抱新經濟!
把握好結構性的機會,可能是2025年更加重要的課題。雖然一些過往傳統成長型行業,近幾年受地產、就業、人口、內卷等因素,行業的盈利成長麵臨一定的挑戰,行業的成長屬性開始轉變為周期成長的特征更加明顯了。但是也有一些新的成長行業和領域,隨著AI技術的成熟,開始孕育產生一些新的行業與賽道,這些行業與賽道與前幾年的新能源汽車和光伏行業非常類似,都是由於技術的進步與逐漸成熟,開始進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階段,催生了一批新經濟領域。
從最新海外和國內的發展來看,這一批新經濟行業的發展速度非常迅猛。因此,2025年的結構性機會,除了那一批已經有一定程度修複的但依然被低估值的高股息公司外,新經濟成長股領域,可能是2025年要特別重視的領域。
市場中永遠不缺乏賺錢的機會,缺乏的是賺到這些錢的能力!對於這些新經濟領域的機會,當下對於多數投資人來說大概率屬於過往能力圈以外的。因為這些行業過去並不存在,或者並沒有被新科技重塑的機會。但是科技發展到了2025年,他們開始十月懷胎或瓜熟蒂落了。因此,一家優秀資產管理公司的投研團隊,唯有始終保持著開放的心態,不斷學習擁抱新知識與新變化,方能在不斷變化與迭代的資本市場中保持生命力。
2025年,或許是百花齊放的一年,但是新經濟很有可能是當中最為耀眼奪目的之一。
值此新年之際,
祝願各位朋友2025年投資順利!萬事如願!
吳偉誌
2025年元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