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錄老司機傾囊相授:普通人投資該怎麽入門

 人参与 | 时间:2025-07-04 16:58:50

此文謹獻給生活中主動來谘詢我該如何投資的朋友!

近幾年陸續有生活中的朋友谘詢該如何學習投資,十月後牛市氛圍突起,這種趨勢有加速的味道,回答的次數多了,也就多了一些思考,所以我想係統性的梳理出來一個全麵的理解。這樣後麵如果還有朋友問我這個問題,包括以前問我這個問題的朋友,我直接貼這個鏈接文章就好了,事半功倍,且答複更全麵,也更有利於理解我所表達的內容。

首先我來闡明我目前對自己在投資之路學習階段的定位,大一,自己仍然在不斷學習演化中,遠未到自成體係,授業解惑的程度,可以介紹的隻是自己投資中類似於初高中階段學習的一點經驗教訓,希望可以對朋友有啟發。

前言

這個話題我花了挺長時間來寫,以我的認知和經驗,谘詢如何學習投資的朋友應該隻有一個感覺:裹腳布,又臭又長。生活中實際已經發生的谘詢效果也大致如此,基本沒什麽正向反饋。

但也有不止一位朋友很客套的和我說因為投資上我對他的影響改變了命運和人生,但這樣的場景都是已經在做深入投資的朋友之間,談不上請教而多是交流。

所以我想說:投資並不是一個可以教的學科,更多應該是引導。每個人的認知差別很大,性格也差別很大,投資一定是個性化的,就如同看承載著別人需求和夢想的二手房,無論怎樣看上去都有不順心的地方。因為你有的問題和需求對別人來說可能從來都沒有過。

我下麵就詳細講我的二手房,從細節到全麵,谘詢學習的朋友就如同你去看一個二手房,能相中這需要緣分,有借鑒之處已然算不錯。

首先我先引用一位投資行內的朋友htroad對投資這行的簡單描述:講到投資這一行,看似門檻極低,實際門檻極高。誰都能開戶炒股買基金,無數人因為門檻極低進來。但隻有少數人能賺錢,長期賺錢的更是微乎其微。這一行還有些特別奇葩的特點(1)它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工作,不是努力就會有結果的,有時候越努力越糟糕。(2)結果好不代表方法對,可能隻是運氣的問題。方法錯誤的好結果隻能讓你在長期輸掉更多。(3)結果差不代表方法錯,但差的結果卻可能讓你放棄了正確的方式。

我的理解就是投資這行的生態環境特征屬於複雜體係,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充滿不確定性的複雜體係中尋找概率與賠率的共振,建立自己的能力圈。

正文

從事投資交易這個事情的社會感觀一直都是負麵的形象,無所事事,遊手好閑。沒正事還虧錢的loser。以前我也從來不會對身邊的朋友提及我做投資,直到隨老婆訪學在美國生活的一年半裏,在美的華人朋友來關心這家老公是做什麽工作的,總要有個答複,特別是信奉基督教的美國朋友,願意主動幫助弱者,想不通不工作靠什麽生活呀,主動幫我提供崗位培訓學習機會,介紹工作給我,我的簽證身份是允許合法打工,這也是被看做一個很不錯的資源。

總要有一個正式的說辭,最後和老婆商量就實話實說,做投資也不是太丟人的事,從此對身邊朋友統一口徑做投資的。可能是給外人的形象呆頭呆腦不差錢的樣子,又是做投資的,所以這幾年陸續才有我和我老婆生活中的朋友來谘詢該如何學習投資。

一、我們來市場做交易的初心和真正目的是什麽

這是我首先想講的第一個問題,參與到投資交易的門檻非常低,但從事投資交易這個行業實際門檻非常高。絕大多數人可能都會回答來市場做交易當然是為了賺錢。按照我的理解,我認為基本分兩類:

第一類叫做投資交易消費者

來市場做交易實際上尋求的是感覺和體驗,是來市場裏娛樂的,消費的。玩啥不花錢呀,是打著賺錢的旗號來花錢消費的。雖然體驗到的是酸甜苦辣各種滋味,但多數還樂在其中,因為交易這個行為本身有類似賭博的特點,他是一個成癮性行為,的確滿足了人性的需求。

我覺著我開始投資的十幾年,包括我老爸這三十年投資生涯都是金融消費者,炒股票就類似於打麻將打撲克,實踐和學習都沒少忙活,但都是淺層非係統性沒上道的學習,本質上講並沒有從事交易這個行業,隻是在參與到一個遊戲中。市場裏絕大部分參與者實際上都是屬於這一類消費者,所以大部分人虧錢也是合理的,消費了嘛!

第二類叫做投資交易從業者

按照我的理解作為投資交易從業者,做交易這個事情,這本身是一份工作,等同於你在投資交易這個行業裏麵自己創業做一個公司,需要你有值得做的資金基礎,有足夠多的工作時間來支撐係統全麵的學習和實踐交易。

從事這個行業的工作和別的行業工作也沒有本質區別,隻不過社會上真正從事交易行業的從業者非常少,進入門檻特別高。大家在生活中不容易接觸到,而個人投資者實際上需要身兼數職獨立完成這些工作,這在後麵我會詳細來說。如何做投資我主要講的也是投資交易從業者需要學習什麽,如果你做交易的初心和目的真的是為了賺錢而不是娛樂,且你有合理的本金、足夠的時間和基本的學習能力來從事這份工作,那就繼續看後麵的。

我給投資交易消費者的一點小建議:

如果隻是拿很少錢來娛樂,那就真的就是根據自己偏好隨意快樂就好,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可能還是賺錢會更快樂,那麽我建議學習和交易可轉債這個賽道,因為這個賽道是市場裏對於散戶最友好,獲勝比最高的賽道,用巴菲特的話來說,這就是一尺欄杆。做容易的事情總是更容易成功,錢隻分數量,不分難度。難的錢並不高級!

同時千萬要清楚你是來娛樂的,不要本末倒置,投入的金錢和時間都要可控,而且我認為絕大多數人也不承認自己是來娛樂的,也不自知,我前十幾年的投資生涯就是如此,也牽腸掛肚,也不斷學習,消費者和從業者也隻是一個說法,也並無明顯界限,就是來打麻將的,誰不想贏呢?

二、聊聊投資交易這個行業

1、 投資交易行業的特點

想成為投資交易行業的從業者,等同於要在這個行業創業,在這個行業全職工作。這就和我們年輕時選擇進入某個行業,選擇工作也沒有什麽區別,有人生軌跡的順延,也有綜合的權衡利弊。就如很小年紀就要闖蕩社會的年輕人,普遍的共識就是要學門技術,有手藝能吃長久的飯。

每個行業都有周期,大學裏此時的熱門專業就代表著行業周期趨勢,現在的天坑專業以前有的也是曾經的熱門專業,比如和蓋房子相關的專業,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周期興衰變化。比如工科裏計算機相關專業是一直的穩定,而通訊無往日的榮光,電力卻是越來越好,而這幾個專業實際上很多大學都在一個學院。

行業的變化不僅僅來自於需求的改變,行業內所具有的知識更新以及經驗的積累的迭代速度也是不同行業差別絕大,最典型的就是互聯網行業,後浪永遠要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因為知識更新特別快,工作要求特別高,人很容易跟不上節奏被淘汰,最致命的是老人積累的經驗還很可能成為成長的阻礙。行業屬於後喻文化,長輩要反過來向晩輩學習。

投資交易行業是如山嶽般古老的行業,行業的知識體係是幾乎不更新的,經驗也是複利增長,屬於最典型的前喻文化行業,晚輩主要向長輩學習。也就是這個行業的飯能吃上,那麽無論是錢和經驗能力都會複利增長,且生命周期超長,隻要人不傻,可以一直幹。無需和別人配合。別的行業你需要在平台上和別人配合,且受製於生命周期很大限製,我認為即便現在的智商同權的人工智能時代來臨,交易行業都影響有限,機器替代人的概率也不大,因為市場是人交易出來的,而人性永不變。這個永不變我的理解是因為現代文明金融史的時間長度在人類進化的時間長度麵前等同於靜止,是幾百年和幾百萬年的關係,人類基因的演化等同於靜止。

投資交易行業真的是具有諸多優勢於一身的行業,工作時間短,薪水高,知識體係不變,越老越值錢,還能一直幹到死,受行業周期影響小。這麽好的好事誰不想,誰也不傻,都想的結果就是進入到這個行業工作的門檻特別高,目前我了解到的入行門檻是清北複交和國外超級名校的金融專業,也就是說基本要全省高考前100的人,985金融專業都機會很小了。從業的需求崗位真的就是很少,學曆隻是敲門磚,但就算你是天才,但你沒機會入行呀。清華北大校長不止一次說了,金融專業是狀元班,而這些最聰明的學生應該去搞基礎科學,學金融真的白瞎了。但這就是目前時代的特征,這是最質樸的理性選擇,如果是梁思成林徽因這樣超級官二代富二代,搞基礎理論科研,那也是理性選擇。人終歸是自我角度出發的。

2、 投資交易行業工作分類以及個人投資者橫向比較

投資這個行業裏麵有一個現象,就是很多個人投資者的投資收益是好於大部分基金經理管理的公募基金。業餘打敗專業的反智現象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實際上這是非常合理的結果。

投資的難度是隨投資資金規模指數級增加的,因為需要投資資金越多適用的方法越少,機構的收益大多不如優秀的個人投資者收益這個現象本質的原因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機構的目標是規模,個人的目標是收益率。這就決定了可以采用的方法局限性和區別。

公募基金運行的策略至少要目標是容納十億以上資金的策略,而個人投資者幾乎很難達到這個資金規模,也就是說個人投資者運行的策略可以根據自己的資金規模完全和公募錯開,也就是說參加的不是一個項目,如何比較收益率呢,比方說:公募參加的是百米賽跑,個人投資者參加的是趣味運動會,彈玻璃球。策略是向下兼容的,不能向上兼容,個人能力強也可以參加百米賽跑,做好價投的大有人在,機構就沒法做可轉債打新賺幾百塊的事吧。

同時公募有諸多限製和規則,比如持倉限製以及申贖規則,狂熱高估時,風險凸顯,該減倉,由於散戶熱情,基金是淨申購,就隻要去買股票。市場低迷時,該建倉,由於散戶悲觀,基金是淨贖回,就隻能去賣股票。市場中間態不好判斷,但極端態時還是很明顯的指向,但基金經理隻能根據規則去犯這種低級錯誤。

所以對於個人投資者就是要製定適合自己能力,性格,資金規模的策略,發揮小快靈的優勢,但如果你有大宗師的潛質,完全可以投入紅海競爭,因為未來有廣闊天地,足夠你成長。大白話說就是,一條路是根據資金規模找策略,會有更高性價比,也就是夏普比率高。但隨著資金規模增加以及小眾策略本身容易失效的特點,你要不斷的尋找新的策略,這類似於熊瞎子掰苞米之路,這條路容易獲得還不錯的正收益,但可持續性差,而且更累。另一條路是康莊大道,比如股票價投,資金增加到多少都不失效,但這個賽道擁擠,難度大,不容易獲得不錯的正收益。但一旦積累出優勢,那麽可持續強,越走越不累。但前提你要能卷出來,不是當炮灰。甘蔗沒有兩頭甜,請根據自我性格和能力自行選擇。

下麵我覺著可以從投資行業的工作崗位分類上來給個人投資者做個梳理和借鑒。我也不是行內從業者,也都是瞎琢磨

投資交易行業分為前台投研崗位:基金經理,研究員,交易員,中後台崗位:產品、運營、風控、行政、財務、銷售等,由於個人投資者隻是管自己的錢,也就是後台崗位屬性和咱們都沒關係,我們自己實際上就是要做好前台投研崗位的工作。

研究員業內分為買方研究員和賣方研究員,具體區分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賣方研究員就是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賣給需要的機構,人家用多少,怎麽用都是買方決定的,這塊類似於我們在集思錄看別人寫的帖子,別人的智慧和內容就類似於賣方研究員的成果。

買方研究員就是自己人,自己交易團隊給基金經理做支持的。這就類似於我們和自己的朋友一起交流開發策略,這就是互為研究員提供支持,包括和具有量化程序員能力的朋友一起研究策略,這都屬於研究員性質。也就是投資是要自己做,但有團隊互相支持效率更高。

交易員的工作對於個人投資者基本都是自己完成的,但我老婆幫我分擔了一部分工作,簡單重複的工作,忙不過來,有合適的人還是可以分擔一下。

基金經理自然就是我們個人,需要做投資組合管理、研究、決策、執行、風控各方麵工作。總之對自己的錢負責任。

我們從正規軍那裏學什麽,我認為就是學我們該幹什麽,向哪個方麵完善努力,至少要明白,投資這個事是個專業的事,團隊要比個人單打獨鬥力量大。人的思維和能力都是有局限性的,閉門造車不可取,開放式學習是必須要做到的。職業投資我覺著魅力之一就是你需要不斷學習,而且會不斷感知有非常多需要學習的地方,總是能找到成長的成就感!

三、選擇從事專業投資交易工作的資金、時間和能力門檻

如果你有想法想從事投資交易這個行業,也就是以此為工作,那麽門檻肯定是有的,就如進入其他行業從事某個工作也沒有本質區別

資金門檻

首先,對於個人來說就是要衡量從事這個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機會損失成本,說白了,人人心裏都有一杆秤,都會比較,從事職投這工作的有兩類,一種是投資做的好,超過了其他從事的工作,比如和我一起寫《不虧》的資水,他以前是大廠高管,薪酬和社會地位都很好,但每年投資收益遠遠大於薪酬後,選擇更健康自由的職投生活方式。再比如我,就是典型的投資是中年男人的避風港類型,投資做的不怎麽好,但別的工作更沒前景和吸引力,權衡利弊後還不如龜縮在投資這個小世界,本質來說每年獲得收益減去無風險收益率,也就是算這份工作的薪酬吧,我沒啥好糾結的, 不是因為我投資賺的多,而是其他工作我賺的少,

資金門檻是多少呢?我的理解就是結合前麵描述的這個行業這麽好那麽好,但畢竟這是一個錢生錢的行業,本金多少決定了你是否值得把精力和時間投入到這方麵,就算考慮到資金和能力的複利增長,我覺著最低最低的門檻就是投資本金的10%,要比你從事別的工作賺的年薪高,才值得進入這個行業。這還需要你有非常充分的時間做支撐,同時有不錯的學習能力。

時間和能力門檻

職投的概念我的理解不是一定需要你不做其他工作,而是要大量的時間都要用在投資上就算是職業投資,從事這個行業要求的能力,和學曆沒關係,雖然和你以前從事的工作經驗和能力有一些關係,但也不絕對,隻是需要你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一切都可以慢慢來。

四、 從五方麵講如何學習投資

生活中我們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這和我們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很大關係,投資世界也是一個道理。最底層的邏輯很重要。

如果你最終想把投資當成職業幹,當成事業幹,那麽首先麵臨的問題就是,你要對你的錢負責,資金要分成幾部分,每部分都是要投什麽類別,具體用什麽策略,投資中堅守的原則是什麽,投資實踐中自己的方法論是什麽。

從我對我以及身邊很多做投資朋友的觀察,每個人在資產的布局,策略,方法都是有明顯差別的。因為人作為個體,性格,成長經曆,認知都是不同的,那做投資一樣也一定是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雖然人都是認知與反饋不斷循環演化的,具體的底層邏輯、三觀和方法論也會有微調,但主體的部分還是由人的獨立特性決定,變化不大。

我這裏隻能以我自己為例來展示,但你和我是不同的,所以提及一切無對錯之分,隻有適合與否之別。我隻是展示解題思路,你自己的題要自己結合自身的特點來解。

下麵我分五個方麵來說說該如何學習,同時把我覺著對我有用的一些學習途徑和書籍列出來供參考。

(1)投資的第一性原理------確定性

投資是複雜體係環境博弈,最重要的就是尋找確定性,這也就是巴菲特說的堅守能力圈,跨越一尺欄杆。孫子說的先勝後戰。我的集思錄簽名《孫子的先勝,老子的不爭》就是我的底層邏輯,一方麵是要建立競爭領域的優勢,也就是先勝的時候才上倉位進行投資,就是建立能力圈,守好能力圈邊界的問題,不在能力圈的投資隻能小倉位,強調的是確定性。

另一方麵“老子的不爭”強調的是弱者體係,假定自己在市場中是最差水平,能依靠的隻有時間、賠率與常識,不預判隻跟隨,就是等待簡單和呈現出現,被動的根據賠率應對。概率與賠率統一時,也就是看懂的時候,賠率占優,還具有了確定性,轉換成強者思維,重點出擊。

學習途徑:

楊繼東在喜馬拉雅上的係列講座《楊繼東的投資之道》。理論講的都非常好,案例我認為基本是曆史對趙括、劉嬋式的評價。仁者見仁吧

楊繼東老師提出了確定性的三大來源----價值、周期、規則。極力推薦,這是底層邏輯的基石之一。

霍華德馬克思《投資最重要的事》《周期》

我覺著這是樹立投資領域正確三觀的重要書籍,我是看了好幾遍的,他闡述了投資領域為數不多肯定正確的思想,是迷茫時值得依賴的思想,也是規避低級錯誤(如賭博心理。貪婪與恐懼)的重要思想。

關於投資三觀的書還有很多,我和資水寫的《不虧》,持有封基老師寫的《尋找魚多的池塘》等等很多,都可以作為投資初學者基礎讀物。

最後一句話總結:能做的就是合理倉位做能力圈內的事情,不能做的就是不合理倉位做能力圈外的事情。

(2)投資中我們做的事情裏麵資金該如何去分配

這就是資產配置的問題,但我是職投好多年後才明白這其實是清晰投資結構邊界的問題,最質樸的問題就是我們腦子裏清不清楚在什麽情況下有多少比例資金該投向什麽策略和品類,這個比例的邊界是如何設定的。

我認為資產配置不該和所謂的正確與否掛鉤,而是應該和自我設定的投資中的初心掛鉤,我的一個投資中底層邏輯是,投資的風險邊界不能由個人能力所左右,隻能由投資策略本身的風險邊界所決定。那麽投資的初心是什麽就很重要,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以我為例:

我把投資當做一份工作,一份事業來做,我隻認為自己是最普通的人,不想靠投資暴富,也不想靠投資改命,而且我是一個損失厭惡極其敏感的人,理論上兩元錢的盈利的快樂可以抵消一元錢損失的痛苦,我覺著我至少應該是四元錢才能抵消一元錢。所以為了確保我的生活可以平穩不痛苦的進行,那我的投資初心,也就是目標吧,就是熊市的時候確保不虧,牛市的時候賺的比平均少一些。職業做投資這十來年,做到了每年都盈利,甚至做到了絕大多數月份按月不回撤,我想說,這不是能力所致,這是資產配置的結構所致。

學習資產配置的知識建議讀大衛斯文森的《不落俗套的成功》、《機構投資者的創新之路》,實際上這倆書是一本書。還有雪球微光破曉劉誠寫的《投資要義》也可以讀一讀。

資產分為兩種,一種是與貨幣鎖定的,我把它理解成債性資產,一種是與貨幣分離的,我把它理解成股性資產。債性資產怕的是通貨膨脹,股性資產怕的是資產價格下跌。舉個例子老百姓的話就是到底存銀行理理財還是買房買股票的問題。擔心的是存銀行貶值,買股票買房被套。

我對資產配置的理解,並不是一定要持有某種資產才是配置,而是要從債性和股性的風險上劃分,我目前給自己設定的結構是權益類資產等效權益的上限是整體資金的50%,那麽對應的債性風險資產也就是下限就是整體資金的50%,我的投資結構裏,債性資產都是低風險策略,股性資產主要是權益類的轉債,以及很少量的股票基金。也就是絕大部分時間裏,資金分配上都是債性資產占大部分,而債性風險部分是幾乎不回撤的,就如買銀行理財哪有回撤,每天都增加利息。所以我的投資收益特征才會有按月基本不回撤的現象。

所以我認為,你首先要問自己的投資初心是什麽,自己是什麽樣的人,對風險的理解和承擔能力怎樣,然後設計自己的投資結構原則和邊界。

投資隻有兩種風險,一種是本金損失的風險,一種是機會損失的風險。可以很容易回避掉其中一種,但永遠也無法同時回避兩種。投資是一個攻守平衡的遊戲,投資中做的每一項投資都要牢記事物的兩個方麵,進攻的收益由能力決定,防守的風險由投資標的本身決定。

(3)投資中我們該學習的基本常識和知識

基礎常識

先要對資本市場有一個全麵的了解,推薦看博迪的《投資學》,能進入全球各大高校的教科書肯定沒錯,看完後你會對整個金融市場以及相關工具有了框架性的認識。裏麵有一些金融工具國內是沒有的,更接地氣的要把《證券從業資格考試教材》 係列書都看一遍,了解中國金融市場以及相關工具的基本常識。

低風險

首推集思錄網站(看數據、看帖子),其實市場裏百分之九十的低風險機會集思錄裏都包含了,你要做的隻是搞懂做深,我的投資學習有至少三分之二以上時間和精力就是上集思錄來學習,這是低風險學習生活交流的大本營。集思錄網站上的實時投資數據基本上就包含了市場上大多數機會,能夠明白這些數據都是幹什麽用的,也就能說明水平不低。其中期權和期貨數據由於版權原有被下架了,可以在別的數據來源處看。

徐大為的《低風險投資之路》這是很多低風險投資者的啟蒙讀物,基本把低風險的精髓講完了,就是折價、安全墊、套利等,還有一些相關的書籍也都可以看看,但低風險具體策略一般沒人寫出來,全要靠自己摸索。

可轉債

可轉債是散戶最友好的賽道,我認為本著不虧的原則,權益投資首選可轉債,因為稍加努力就可以做到盈利而不虧損,這對投資起步很重要。

首先可以在當當上搜索可轉債的書,買個四五本看一看,我雖然都看過,但我沒有覺著哪個就是最經典,但多看看肯定沒壞處。我認為對可轉債的理解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及格就是能夠看懂集思錄上可轉債數據,以及可轉債相關的帖子說的都什麽意思。

進階就是能夠理解市場上可轉債為什麽都是目前的價格,明白背後的定價邏輯。

高階就是能夠理解目前轉債市場處在什麽階段,各種類型和策略的利弊和運行狀態,然後根據自己的特點有自己成熟的轉債投資策略體係。

轉債賽道是我認為各種性格類型,風險偏好的人,隻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體係都可以活的很好的賽道。我是屬於側重防守的類型,我仍然也能獲得超額收益,攻守平衡類型,偏向進攻的,隻要策略本身阿爾法的點明確,都可以取的超額。轉債的容錯性和包容性都是很好,唯一的缺點它是雙限品種,有生命周期,沒法在一個標的上堅持長期主義,同時缺乏大收益的可能性以及大資金容納性。

價值投資類

價值是投資確定性最主要的來源,也是投資領域的基石,也是主流大資金唯一可以承載和信賴的方法。對我來說也多年做了非常膚淺的嚐試,一直沒有進入盈利的正循環,所以至今財務基本不懂,行業分析,公司分析基本盲區。但這不等於我會否定價投,我也有自己對價投的認知和計劃。目前還沒有計劃對價投方法大規模實踐,因為一是,資金量還沒到一定要價投才可以承載的程度,二是,價值投資總的來說還是要從內而外的主觀劃定,而不是由外而內的客觀評價,性格上我屬於敏感型,不容易堅持信仰,在本來就機構專業資金競爭的紅海賽道還有性格天然劣勢,價投這個難題不容易做好。

不過我也想說說我對價投的歪理邪說,我覺著價投用儒家來形容非常貼切,價投強調的遵循價值長期主義和儒家倡導的始終努力自我實現很像,都是無比正確的事情,但貌似誇大了其權重。因為這有利於社會發展,社會穩定。但諸子百家的思想也是有其價值的地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不是隻有儒家是對的,隻是因為儒家更適合社會管理。

畢竟也是做了很多年投資,對價投也有一些自己膚淺的想法,如果我開始做規模性嚐試,我肯定是先從有一定尺子的,具有客觀數據支撐的邏輯入手。

比如施洛斯的方法是分散買入股價低於淨資產和股價低位的股票,平均持有周期是4年。他的核心和格雷厄姆一脈相承,就是不虧本。這個方法類似於可轉債攤大餅方法,施洛斯是向下有淨資產的支撐,可轉債是債底的支撐。

比如約翰▪聶夫的方法是從低市盈率,從經營盈利的角度考慮。紅利股本質就是這個邏輯,長期穩定的盈利分紅可以看做是阿爾法的長期來源, 前幾年A股打新收益維持在10%左右,那麽持有高分紅低市盈率的價投股,當時的邏輯是如果可以打新收益持續十年,那麽股價一定不會跌到零,那麽這是長周期絕對不會虧的策略,後來看是一個雙擊的好機會。

其他經典書籍,本傑明.格雷漢姆 ,費雪爾.費舍 ,沃倫.巴菲特 芒格的窮查理寶典 ,另外雪球老唐的《手把手教你看財報》以及公眾號,巴菲特傳記《滾雪球》《巴芒演繹》很多學習的途徑。

價值投資我是門外漢,且很多經典都沒深讀過,主要是難度大,我懶。

網絡公共資源

1.上交所深交所網站查很多公告和數據,

2.雪球集思錄這樣的專業網站

3.各種途徑的數據網站,個人做的,也有券商或機構提供的。

4.個人和機構的公眾號,以及如馮柳這樣名人的的網絡資料。

需要學習的東西我覺著無窮無盡的,雖然職投都快十年了,有大量的時間來學習,但感覺總是有非常多的未學習的東西在等待,人到中年,每天完成固定工作,也是得過且過了。

(4)投資中我們對投資世界和自我的了解和認知學習,交易心理問題的改進

對投資世界和自我的了解和認知貌似很虛的東西,但在我看來至關重要,因為這決定了你相信什麽,向哪個方向努力的問題。也就是投資之路怎麽走的問題。

經典書籍幫你了解這個世界

《人類簡史》

明白智人是如何成為地球的主宰,在和其他物種甚至其他人族的競爭中勝出,核心還是具有優勢。競爭勝出的本質就是要有優勢,投資世界同理,

《槍炮、病菌與鋼鐵 》

明白大航海時代後近現代世界格局形成的原因,明白在投資世界的競爭中,在你參與的細分領域,要找到自己的槍炮、病菌與鋼鐵。

《自私的基因》:

講進化中的博弈,一個物種是如何適應環境使自己更有利於生存的自私的基因,同理投資世界也是講道理邏輯的,這會給你在投資生態中如何演化很好的啟示,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讓你能夠理解投資市場裏很多群體非理性的現象,理解人類世界的瘋狂的合理性,你雖注定盲從,但還留有一點清醒。

《上帝擲骰子》

這是本量子物理科普入門讀物,投資世界像極了量子世界,這世界可能以概率存在。懂了這個道理,至少不會出現有的人苦苦研究技術指標,想要找到聖杯這樣不切實際的錯誤方向,也會很容易辨別那些炒股軟件的營銷以及很多網絡教炒股方法是拙劣手段。

經典書籍幫你了解你自己。

因為這牽扯到最重要的投資心理問題,交易心理問題每個人都有,但因為性格不一樣,都各自有各自的問題,首先要了解人類共通的一些心理特征,就是金融行為學研究的內容,同時再結合自己的性格特點來思考。我的理解對於人性弱點,不要去努力克服,而是要想辦法規避。水之無形,繞著走。

《思考,快與慢》:

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投資心理,也是金融行為學的書籍,書中講述兩種思維是如何影響決策的,討論了許多影響人們做決定的因素。這對自己的投資行為起到非常大了解和指引作用。

《隨機漫步的傻瓜》《黑天鵝》《反脆弱》

塔勒布關於不確定性風險的係列闡述,幫助你理解風險的邊界,理解進攻的收益由能力決定,防守的風險由投資標的本身決定。

(5)投資中我們該如何在實踐和理論學習中不斷演化精進的方法論

一、 波普爾的哲學

索羅斯和塔勒布的思想導師就是波普爾,波普爾的哲學是否定曆史決定論,未來具有隨機性,這從本質上解決了我們在投資實踐中對於結果的正確態度。這關乎如何總結實踐如何演化學習。

投資世界的一個特點就是結果好不代表方法對,可能隻是運氣的問題。方法錯誤的好結果隻能讓你在長期輸掉更多。結果差不代表方法錯,但差的結果卻可能讓你放棄了正確的方式。

所以投資中該總結的應該是邏輯的驗證是否處在可理解可認知的範疇,從而修補和完善邏輯,而不是根據自己的隨機結果,反饋方法,顧此失彼。

二、 先驗邏輯和後驗邏輯

先驗邏輯:總結出一套普世整體的理論體係,再把這套理論應用到具體事務上。後驗邏輯:根據已有的具體事務,總結出來一套規律,再把具體規律套用在具體事務上。

投資研究和其他科學研究都類似,其實研究方法基本為兩類,演繹法和歸納法,一個就是從原理出發去解決問題,就是先驗邏輯,一個是從已經發生的事情中總結規律,就是後驗邏輯,人工智能就是大大提升了歸納法的效率。

所有利用統計規律來做投資就是歸納法,那就要理解這種方法的特點和局限性,以及合理的應用場景,要充分利用,有限相信。量化策略,跟蹤趨勢等等都是屬於這類。

所有利用本質的道理,如價值,周期,規則來設計策略的,就是要把普世的理論搞紮實,且要理解好應用場景。比如價投就要從價值的根本出發,而不是找規律,因為對於個人來說驗證周期太長,驗證標的樣本太少。

三.能力圈內外和邊界的劃定

對於個人來說,能力圈內就是簡單,就是一尺欄杆。能力圈外就是難,就是一米欄杆。能力圈邊界要靠自我認知來合理劃定,能力圈內因為簡單所以應該上倉位,能力圈外因為難,所以應該小倉去鍛煉,循序漸進做實驗,練到自我反饋變成簡單了,才把技能挪到能力圈內,才上對應的倉位。

這其實就框定我們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該做什麽的問題。

結尾

最後我想說的話。不虧,正反饋循環

前麵陳述了這麽一大堆,並不是要大家需要學習這麽多之後才可以做投資,按照我的認知,投資和人生一樣,最重要的是要進入正反饋循環,人都是認知與反饋循環的動物,有了正向積極的反饋,嚐到甜頭,自然就更有信心和願望繼續按照這個方向去努力。

投資如何進入正反饋,核心就是確定性,不虧,不斷盈利才能邁過進入正反饋循環,回想大學畢業後開始炒股的十幾年,沒有過穩定盈利和不虧,大部分時間的願望就是解套。沒有方法,沒有心情,沒有動力來學習走上投資的正軌,回頭看並未學習到太多有用的經驗和知識,蹉跎了歲月。職投後來到集思錄,開始隻是一種策略,半懵半懂的弄了一年多,但效果是不斷盈利的,這就進入了正反饋,有足夠的信心,心情和資本可以慢慢拓展來學習,以點及麵慢慢也就對整個投資世界有了基本的了解,走上了正軌。

投資像一個終身參與的大富翁遊戲,隻要遊戲的進度條是不斷前進,那麽正反饋的促進作用就在,如果一直處在穩定盈利狀態,沒有負向反饋,那麽就可以一直玩下去。對於我來說,如果將來老了,傻了,熊瞎子掰苞米之路適應不了市場了,那也就是該退休的時候了。

顶: 87踩: 2316